在春意渐浓的三月,北国春城却意外地迎来了一场春雪。3月27日,来自长春市的杨红明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为我省第192例(中华骨髓库第1969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的爱心善举好似净月潭破冰而出、向阳绽放的冰凌花,用自己血液里的春天,去驱散另一个生命的寒冬。采集当天,中华骨髓库吉林分库负责人刘艳丽前往医院看望,并为他颁发荣誉证书。
说起与造血干细胞的缘分,杨红明回忆道:“记得2021年一次坐地铁的时候,我恰好坐上了咱们吉林省红十字会捐献服务中心打造的造血干细胞宣传专列,‘捐献造血干细胞,传递生命新希望’‘生命的重叠’‘捐献造血干细胞 无损健康’等标语和海报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份“邂逅”也让杨红明回忆起自己陪伴家人与病魔抗争的日子,每隔半年就要去医院陪护亲人复查,医院走廊里的消毒水气味、深夜监护仪器的嘀嗒声他再熟悉不过,而在医院目睹的一幕幕悲欢离合则让善良的他不忍回首。为了能为重症血液病患者带去一份生的希望,他主动联系了中华骨髓库吉林分库,毅然留样加入。“虽然非亲缘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为万分之一乃至几十万分之一,但我依然想加入,我觉得多个人加入就多一份希望!”就这样,杨红明的血样信息融汇在中华骨髓库300多万份数据洪流中,开启了一场静静等候的旅程。
2024年岁末,一通陌生来电改变了杨红明的生活,“杨先生,您与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请问您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对方生命?”彼时,杨红明正在为换工作的事情发愁,但是他很坚定地同意捐献,“一想到那个等着救命的人,我就告诉自己,再难的事也得往后放!比起救人一命,我个人的这点损失算什么。”
从初配成功到完成捐献,需要经历高分检测、体检、注射动员剂等流程。每一阶段,他都全力配合,从无任何怨言。在与工作人员交谈时,杨红明经常说:“我就是个普通工人,不太会说那些华丽的语言,就是想做点实在的。对于那些挣扎在生死线上的血液病患者,咱们能做的,就是伸手拉一把。”
采集当天,历经4个小时的采集,当这份包含着爱与希望的“生命种子”被装进造血干细胞运送箱时,杨红明也为远方的患者送上了最真诚的祝福:“祝你早日恢复健康,拥抱一个又一个春天。”
感恩 · 遇见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岁月从来不言,却见证了所有真心。杨红明的捐献历程就是这样无言而厚重,低调而崇高。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春天,两个素昧谋面的陌生人,以造血干细胞为纽带,在生命的长河里碰撞出温暖的共振。中华骨髓库吉林分库诚挚希望越来越多的适龄志愿者踊跃加入这份事业,创造出更多“生命的奇迹”。
上一篇: 林海壮士有奇志 丹心一片为新生——吉林省第19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李洋
下一篇: “让我们相遇在生命的春天”00后男孩用热血浇灌生命之花——吉林省第19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张润泽